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令人猝不及防。一時間,藥店人滿為患,人們都在大量的搶購口罩,消毒用品。而原本應該熱鬧的街、商場、飯店卻空無一人。此次疫情對各行各業影響極大,當然也包括鐘表行業。有數據顯示,2020年到1~5月期間,單深圳就有超過千家鐘表企業未開工或倒閉,可以說整個鐘表行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洗牌,但是仍然有品牌在這種環境下砥礪前行。以下是2020年中國十大名表排行。(數據來源:以下排名由第三方調研機構根據市場規模、品牌熱度、消費者滿意度等調研綜合而成)
第一名:飛亞達
深圳市飛亞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系境內唯一一家表業上市公司,歷經多年艱苦砥礪,已成長為中國手表的旗艦企業,集手表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為一體,擁有“飛亞達”著名品牌和“亨吉利”商業品牌,營銷網絡覆蓋全國,并延伸至國外。
勞士頓品牌腕表自創建以來,憑借令人信賴的卓越品質和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的品牌形象,一路高歌猛進,僅3年時間,就在業界嶄露頭角,受邀參加香港鐘表展,并相繼獲得“中國500最具價值的品牌”和“消費者最喜愛的鐘表十大品牌”榮譽,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排名穩居前十,新品層出不窮,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
第六名:依波表
依波表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原名光大依波鐘表(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系香港上市公司(0256.HK)的全資子公司。是一個專業設計、制造、營銷品牌手表、貴金屬飾品和精制品的集團化企業。依波公司下設依波企業技術中心、深圳帕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深圳依波精品在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及瑞士營銷公司等企業。
第七名:寶時捷
寶時捷表于1997年誕生于中國鐘表之都深圳,由瑞輝鐘表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深圳邁爾格表業所創。"POSCER寶時捷"專注研發、設計,堅持走原創道路形成獨有的核心競爭力,已獲得了市場與業界高度認可的"深圳知名品牌、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500強最具價值品牌"等榮譽,并獲邀參展瑞士巴塞爾鐘表展,2018~2018連續兩年成為亞洲小姐競選官方唯一指定用表。2018年寶時捷表更斬獲德國紅點獎,邁向品牌國際化道路。2018年,寶時捷表攜手品牌代言人張柏芝發布全新形象。
寶時捷表集手表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為一體,秉承"我的人生提前十分鐘"的品牌理念,倡導積極向上、年輕、探索的生活價值態度,在設計及工藝上注重創新、藝術審美,同時寶時捷表積極引入瑞士先進制表技術,與國際設計大師合作,每款手表系列都注入了鮮明個性,并被賦予高雅、時尚、精致的深厚文化內涵。
第八名:海鷗表
天津海鷗手表集團公司是以天津手表廠為主體,由十六家手表專業生產企業及四家合資企業組成的企業集團。集團資產合計:96747萬元,集團在冊職工合計:9955人。企業現產品以制造機械手表、電子手表、石英鐘表、特種鐘表(含建筑鐘)和國防機械計時產品、精密機械加工及電子器件加工配套等多元化系列產品組成。
1955年中國第一只手表在天津誕生后,企業宣告成立并屢創中國民族手表工業的里程碑;中國的第一只電子手表、第一只獨立(自行)設計制造的機械手表(東風表)和第一只符合國際標準的女表等均在這里誕生。同時天津手表廠與香港華成表行聯合共創了中國第一只出口手表(海鷗表)。時至今日,海鷗手表仍為全國唯一的國企品牌在國內外手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后,多層次、多品種兩大系列(男裝、女裝)單、雙歷自動機械手表等近百種產品不斷充實著企業的技術儲備及主產品體系,企業及產品屢獲殊榮。
第九名:北京表
北表在1995年自行獨立開發了無論從復雜性、罕有性還是藝術美都登峰造極的表中極品--陀飛輪手表。2004年,北表首發紅金限量款陀飛輪金表,是中國品牌首次以貴金屬外觀、陀飛輪高復雜機心、限量等元素進軍高級腕表市場。2005年,北表陀飛輪正式冠稱"中華陀飛輪"。中華陀飛輪以其特有的無卡度游絲、中華靈燕形的擺夾板、大師手工精細打磨和裝配、不對外供應機心以及有鮮明中國文化主題的外觀設計,逐漸形成了獨有風格和完整的知識產權。
2006年,中華陀飛輪鉑金鉆表"游龍戲鳳"以七項世界第一的手工微雕技術震驚瑞士巴塞爾國際鐘表展,同年該表以100萬元人民幣被收藏,成為中國手表的前無古人之作。2007年春,北表的琺瑯機心陀飛輪表"蝶戀花"、琺瑯雙陀飛輪表"北京2008"、中華陀飛輪八日鏈長走時腕表和琺瑯金表亮相2007年瑞士巴塞爾國際鐘表展,成為代表中國制表業最高水平的扛鼎之作。2008年4月,北表攜深浮雕全金機心金表"雅典娜"和中華陀飛輪三問表等高級腕表再次參展瑞士巴展。至此,北表已經具有微雕、深浮雕、琺瑯、陀飛輪、三問、長走時等高級腕表的設計和制造能力,確立了北京牌手表在中國高級腕表領域的領拓地位。
第十名:北極星
1915年7月,民族實業家李東山先生在煙臺開辦了我國第一家機械制鐘工廠——煙臺寶時造鐘工廠。新中國成立后,煙臺制鐘業在黨和政府的扶持下煥發了生機。經過社會主義工商業改造,合并成立了公私合營煙臺造鐘廠。1960年1月,為了適應產品出口的需要,鐘廠開始啟用“北極星”商標。
1962年,造鐘廠改造成國營煙臺鐘表廠。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雖然有“文化大革命”的沖擊,但北極星人以不斷創新的精神,不停頓地開發新產品,在新中國鐘表工業發展史上填補著一個又一個空白,其中天文石英鐘的研制,是為了國家地震局用于地震監控,而實際上成了我國第一批自行研發并投產的石英鐘,艦船鐘的研制成功則改變了我國軍用和民用艦船用鐘依靠進口的歷史。改革開放后,為滿足日趨繁榮的市場需求,“北極星”在擴大企業自身生產規模同時騰出力量積極開發和投產新產品新花色,一批具有國內首創和領先水平的新產品相繼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