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有澀谷區原宿,紐約有 SOHO藝術區?,F在,YOHO!希望打造中國自己的潮流中心。他們夢得很大,期待打造中國的潮流小鎮。值得期待未來的一天,中國或許會有屬于自己的時尚大街。
余文樂:潮流包括你看什么藝術展
“余文樂,余文樂…..?!狈劢z們瘋狂的尖叫聲此起彼落。畫面回到近期的南京新街口,身穿潮服的年輕人簇擁成隊,玻璃櫥窗成為一條透明地界,年輕人群守候在外,站立數小時之久,熱情依舊不減。這里是:有貨南京線下店YOHO!STORE。
據悉,近日余文樂親訪 YOHO!STORE,與現場粉絲嘗試各種服裝穿搭,吸引了大批媒體關注。余文樂告訴我們,他的服裝造型皆由自己一手打理。他還透露,以前非常重視穿著,總思考很久才跨出家門,現在逐漸形成自己的品味,也不再過度熱衷打扮。余文樂強調,潮流不僅僅是穿著,還包括了你看什么藝術展。
余文樂的造訪,是 YOHO!每年200多場潮流活動的其中之一。YOHO!從一本《YOHO!潮流志》起家,由于讀者希望購買雜志上的流行商品,使它進而延伸到網絡社區、電子商務等領域。去年,YOHO!打造線下店,全力經營大型潮流社區。旗下潮店還能變身夜店,令人大開眼界。
YOHO!對經營文化的堅持,與它從媒體起家可能有很大的關系?;蛟S是這種辦雜志的情懷,一直讓創始團隊以“做文化”自居。
YOHO!集團副總裁鈕叢笑曾經說,如果你占領文化的高地,你就擁有人群。除非你不做潮流、你沒有主張和調性。如果YOHO!有一天出現了最大的顛覆者、競爭對手,那就是有“更懂潮流的人”出現。
潮流文化的生意要怎么做?對 YOHO!來說,轉型新零售,如果思考的模式還停留在線下“店”,這就落伍了。
慢慢地,因為這些文化內容的存在,它們變成了今天的東京、日本 ;甚至成為亞洲都會朝拜的潮流圣地。
不僅如此,林俊杰的品牌 SMG將于6月底繼余文樂之后進入南京。
上述各類藝人明星相關的活動之外,在這個空間里,還提供多元潮流業態與生活方式體驗:包括在南京市打造潮流調性的精品咖啡 YO!COFFEE;借鑒日本潮流綠植做出YO!GREEN。還有Livehouse,提供大面積空間做音樂、表演、藝術相關內容的呈現。
當互聯網跨界新零售:線下店也需要迭代
在馬云提出新零售之前,線下 YOHO!STORE的想法,早在2014年醞釀在YOHO!團隊之中。經歷三年耗時,該空間終于以“潮流線下體驗中心”的理念落成。
如今, YOHO!以傳統零售出身背景為團隊,同時把線上人才放到線下團隊。兩支團隊相互融合精進,這是一個與時代一同變革的過程。迎接挑戰并創新扮演重要的角色。YOHO!也逐漸找到從互聯網跨借新零售的節奏。
不斷迭代造就完整的產品,像這樣的觀念,對于傳統零售背景的人而言,往往是很難的一件事。他們能否理解、能否認同、愿意積極主動推進改善,決定了潮流中心的成敗。
YOHO!的經歷,反映了就連互聯網公司進入新零售,都面臨轉型的陣痛。需要傳統零售的Know-How,同時擁有互聯網思維的Know-Why。當線上走到線下,不能被過往的經驗與行規局限,必須持續創新。
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YOHO!通過線上線下整體的運營,以及區域型消費者在認知方面的提升,銷售收入相應增長。大約半年的時間,南京地區每周的活躍用戶數,已是之前的5倍以上。
目前, YOHO!營收來源的99%仍來自于線上收入,未來,YOHO!希望線上的比重降為70-80%。不過線上仍會是YOHO!的主力。
由此可見,線上線下的發展同樣重要, YOHO!秉持的原則是,消費者聚集在哪里,就應該第一時間出現在哪里。這樣的原則,也讓YOHO!開始考慮是否繼續做自己的媒體?要不要與外部媒體進行合作,以更多的形式,讓YOHO!的媒體矩陣變得更大?回過頭來,YOHO!要把精力專注在不斷去開發我們現有的商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