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偏愛玉的國度,也是一個崇尚玉文化的國家。在古代,玉代表了中國的人文精神內涵。古人認為,“玉”象征著高尚、美好、純潔、寶貴和權力,在古詩詞中,文人墨客喜歡用其來吟詩作對,有“塵擁妝臺翡翠翹,瓊花開盡玉魂銷”的贊美,更有“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瓏透彩光”的吟唱。時至今日,玉石尤其是翡翠依然擁有無限的生命力,深受中國人的喜愛。
說到翡翠,不得不提一個人,一個愛翡翠愛到深入骨髓的女人——鄭維蓮,深圳前海御萃珠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她與翡翠的不解之緣,源于那個充滿美好回憶的童年時代。
一個冬日溫暖的午后,鄭維蓮的外婆從外地旅游回來,踏入門檻的第一時間便給外孫女遞上一份禮物,一個晶瑩剔透的翡翠平安扣,天真懵懂的鄭維蓮那時候是第一次見這東西,握于掌心輕輕地摩挲著,只覺它瑩潤光潔,觸感舒適,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美麗的光澤,那一刻,鄭維蓮清澈的眼神里迸發出近乎于癡迷的光芒,只一眼,鄭維蓮便愛上了這個小東西。
此后,鄭維蓮每每看到翡翠珠寶,都會兩眼放光,翡翠之于她,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她總覺得,她和翡翠之間,有著一種奇異的情緣牽絆著彼此。然而讓鄭維蓮沒想到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翡翠成了她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
2006年,在香港珠寶業界泰斗的指引下,并將旗下的珠寶公司經營重任交于她。為了盡快熟悉珠寶行業,鄭總前往武漢地質大學進行深造,學習珠寶生產、鑲嵌、設計等課程,并于2007年成功考取珠寶鑒定師資格。
鄭維蓮清楚地知道,在珠寶行業里,自己屬于一個半路出家的“門外漢”,既然干上了這行并履行公司的重任,就需要有專業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沒有真正的實力,怎能鎮得住場子?于是,鄭維蓮于2007年踏上了珠寶參展之路,意圖在于開闊自己的眼界,豐富自己的閱歷,并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10年時間,鄭維蓮在全世界各地共參展52次。有幸的是,鄭總結識了知名翡翠商人歐陽秋眉老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張炳光等業內泰斗大師,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珠寶學院副院長胡楚雁博士等業內大師,受教于前輩們的指點,鄭總的專業能力突飛猛進。
2008年,鄭維蓮在深圳先后成立了自己的珠寶設計鑲嵌工廠和珠寶會所,2015年,她榮獲“亞洲誠信企業家”的殊榮,2016年,鄭維蓮成立深圳前海御萃珠寶科技有限公司,成為董事長兼CEO。盡管自己已經坐在了最高的位置上,然而鄭維蓮卻從不放棄對珠寶的鉆研,經過多年的磨礪,練就了一雙識珠慧眼,在“她”的火眼金睛之下,只需要幾秒就可以辨別翡翠的材質、品類和真假,被珠寶業界稱為“中國翡翠裸眼鑒定第一人”。
鄭維蓮最喜歡佩戴的珠寶是翡翠,一條翡翠項鏈、一對翡翠耳環、一只翡翠手鐲,又或是一只翡翠戒指,在鄭總的身上,總能散發出不同的韻味。閑來無事的時候,她總喜歡對著光線靜靜品味著每件翡翠,細細地感受著它那獨特的靈氣所帶來的一種難以言語的喜瑞和祥和。在時間的浸潤里,鄭總成了一位溫婉如玉的女子,冰清玉潔中透著堅強,不驕不躁,不卑不亢,從容淡定地面對人生,這種含蓄不張揚的品性,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已不知不覺地滲入到她的骨髓里,她深知,在靈魂深處,翡翠已經和自己融為一體,當遇上時便是緣,有了緣,不離不棄,終生不渝。
鄭總說,她這么愛翡翠珠寶,不僅僅是愛它的美麗,愛它的價值,更是愛它背后那份獨一無二的文化與尊貴,但是她又說,比起愛翡翠,誰也比不上乾隆皇帝、慈禧太后、宋美齡女士這三位歷史名人,也正是受了他們的影響,自己愛玉更是愛得如癡如醉。
乾隆皇帝
乾隆年間,民間愛玉成風,玉器種類極為豐富,從大型山子到小型佩件無所不包,乾隆皇帝對玉器的癡迷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對中國玉文化的貢獻極大,故宮藏玉三萬多件,其中一半為乾隆年間制造。
乾隆年間,制玉水平高超,工藝精美華麗,為此專門開設了兩處制玉中心,凡是進貢的玉材乾隆皇帝都要親自過目,關于玉器圖飾的設計乾隆皇帝也會給出自己的意見,甚至玉器底下的木托都要一一審核,也正因為這樣,乾隆年間制造出了一大批的精美玉器。
各地官員深知乾隆酷愛玉石,每年進貢都不會少美玉,有的官員甚至買回高于市場價幾倍的玉石來討得乾隆的歡心,這也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對玉石的癡迷程度。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對翡翠的熱愛達到了幾近瘋狂的程度。相傳慈禧太后在頤和園里有一個珠寶房,金銀、寶石、珍珠、瑪瑙、翡翠,數也數不清。飲茶用的是翡翠蓋碗兒,用膳用的是翡翠玉筷,頭發上插的是翡翠,耳朵上掛的是翡翠耳釘,手指上戴的是翡翠戒指,手腕上戴的是翡翠手鐲,手里經常把玩的是一顆翡翠白菜。在這成千上萬件寶物里,她最喜歡的是一對翡翠西瓜。
她生前搜刮天下極品,死后隨之陪葬。在她的700件殉葬品中,有翠、玉佛27尊,翡翠西瓜2個,翡翠甜瓜2對,翡翠白菜2棵,此外,在她的頭部還擺放有一只翠荷葉,滿綠碧透,精美無比。
宋美齡女士
宋美齡對翡翠的喜愛是出了名的,通過一件事就可見一斑。1997年宋美齡100歲生日宴會時,這位梳著傳統發髻身著黑色旗袍的一代名女人出現在眾多賓客和媒體面前時,人們為之一震,只見她佩戴著整套翡翠首飾:翡翠耳釘、翡翠珠鏈、翡翠手鐲、翡翠戒指。
整套翡翠首飾顏色質地均屬極品,在整套翡翠的裝扮下,雖已是百歲老人,宋美齡仍是那樣的雍容華貴,儀態大方,盡顯高貴氣質,那一時刻這位百歲老人似乎已與翡翠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升華到一種人玉相通的最高境界,更盡顯東方女性的魅力。
這三位歷史名人,可以說和翡翠玉石糾葛了一生,雖然愛玉狂人已經遠去,然而他們的影子可以折射出國人愛玉的程度,更給后人留下了一個個愛玉佳話,他們用自身的巨大影響,使得翡翠文化得到更廣泛流行,為中國玉石的推廣作出了巨大貢獻。
對于愛翡翠這件事情,鄭維蓮說:“翡翠之于我,是一種回憶,一種情懷,一種溫暖,一種思念,一種愛好,一種激勵,她承載了我很多美好的向往,讓我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她認為,愛翡翠的女人,不管傾國傾城也好,平凡如水也罷 ,內心都一定是與別人不一樣的。
翡翠讓女人更加健康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翡翠具有獨特的養生功效,古人認為玉為天地之精華,最能蓄“氣”,除了可以預防疾病,珠寶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喜歡佩戴翡翠珠寶的女人,新陳代謝更快,皮膚更白皙、光滑,用翡翠按摩腕部,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起到治療失眠的作用。此外,天然翡翠含有礦物質與微量元素,潤物細無聲,長久下來讓女人顯得更神采奕奕。
翡翠讓女人更有魅力
翡翠,沒有彩寶的絢麗、黃金的耀眼、鉆石的奢華,但它有一種溫潤清雅的美感,氣質內斂而不張揚,色彩靈動中透出無限生機,瑩澤通透中顯得靈性飽滿,這種與生俱來讓人難忘的美感,賦予女人優雅迷人的魅力,不浮華、不輕狂、不偏執,讓女人如翡翠般神秘,使人浮想聯翩,綻放出東方特有的含蓄深沉的美。
翡翠讓女人更有品味
鄭維蓮說,普通女人不會玩翡翠,玩翡翠的女人懂品味。愛翡翠的女人,她懂得欣賞和品味美的東西,懂得借助精致的翡翠來裝飾自己的風采。這樣的女人在每天出門前,必然會在珠寶盒中精心挑選和衣服相搭配的首飾,并享受那份來自靈魂深處的雀躍心情。不同款式的翡翠,總能搭配出不同的風格與美麗,更能看出一個女人的性格與品位。
翡翠讓女人更有涵養
玉的美,必須經過“切、磋、琢、磨”的繁復工序才能煥發。《詩經·衛風》中寫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說,這位文雅的君子,就像經過仔細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樣。說明君子之美要經過一定的禮的規范和度的把握才可以獲得的,就象獲取美玉一樣,需要有一番磨礪的功夫。所以愛翡翠的女人必定極具涵養,以低調姿態盛開。
翡翠讓女人更有韌性
翡翠是一種硬玉,質地堅韌,鄭維蓮則如翡翠一般,表面上婉約溫柔,實則剛強不屈,
做什么事情都不會輕易認輸。鄭總從事珠寶行業十余載,經歷了風風雨雨,卻一路堅強的走過來,淡定從容地面對各種挫折,成為一個成功女性的典范。鄭總說,那都是翡翠賦予它的力量,這也是她鐘情于翡翠的原因之一。
有人說,女人的美,只有經歷了歲月的歷練才愈加煥發迷人的韻味,洗凈奪目的鉛華才能綻放出含蓄的從容氣質。這正如翡翠,在天地中淬煉了億萬年,歷經脫胎換骨的磨礪,終能散發冰瑩內斂的韻致。總是化著清淡妝容,身姿曼妙,優雅端莊,恬靜從容,講話輕聲細語的鄭維蓮,不經意間總能綻放出如寶石一般的醉人之美,可以說,她是一位美貌、才華與氣質并存的“翡翠美人”。
鄭總希望,御萃做出來的每一件珠寶,都可以讓買它的人得到平安與幸福,幫助他們完美演繹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賦予他們信心與勇氣、品味與魅力、美麗與健康,不疾不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通過珠寶豐富自己,修身自己的身心,從而成為一個如翡翠一樣有內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