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著名影視劇編劇宋方金發表了“臥底橫店”的一線實錄,文章內容涉及到行業內眾年輕演員“濫用替身”、“天價片酬”等現象,字里行間都透著宋方金對不負責任的表演行業的悲哀與嘆息,也再次刷新外界對影視劇制作、表演的認知底線。同時“小鮮肉群體不敬業”的話題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宋方金負責表示98%小鮮肉不敬業小鮮肉群體被推上風口浪尖
該文一發表便引來圈內演員、編劇等從業人士的共鳴并紛紛轉發
今日,新京報記者專訪該文作者宋方金,求核實“現在備受爭議的‘小花’和‘小鮮肉’群體是否真的都如文中所說不敬業?”宋方金給出了個令人震驚且十分堅定的答案:
宋方金:
目前的年輕演員98%都是這樣,
你一定要這樣寫,
我會為我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任。
宋方金究竟為何要挑頭揭秘IP電視劇制作亂象?“直言不諱”的背后是怎樣無奈又痛心的心路歷程?新京報獨家采訪宋方金道各中原委,及完整還原如今一部IP電視劇制作從簽訂合同到播出“混亂畸形”的全過程。
看完宋方金痛心的描述,正如那篇原文中的感慨,比之以前一群聰明人用“笨辦法”拍影視劇的時代,如今這個行業:
有表演藝術家就有表臉藝術家
我們有小鮮肉、小花還有“笑話”
寫作動機為何總是編劇挑頭“揭亂”?
這幾年,宋方金與幾位編劇一直致力于揭露行業亂象,呼吁影視制作正向發展,宋方金曾在一個論壇上為行業亂象發聲,在回家路上收到了陳道明的信息讓他深深感動,“陳道明說要請我吃飯,因為行業的危機關頭只有編劇才敢站出來為行業說話。當然也不是所有編劇都站了出來,也有部分編劇不想得罪人。”
我們也帶著“為何總是編劇來發聲”的疑問采訪了宋方金,他提到編劇(也有部分導演)作為創作的核心,大多數人比較憂世傷神。而其他職能部門的人大多和行業利益連接更深,比如導演、制片人雖然憤怒但也只有做出妥協,“編劇再不站出來的話,就等于萬馬齊喑。”
這次在橫店找到的這位演員,對宋方金來說意義極為重大,“以前我們主要是從編劇的角度或是行業的角度來批判行業亂象,如今能尋找到一個認真對待表演的處在一線的資深演員談,更具體、更形象、也更有說服力。這位從電視劇黃金時代走過來的資深演員也非常有感慨,因為他現在完全感受不到創作的樂趣。”
在宋方金看來,“編導演制是一個生態系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無論是內部還是外界,都應該真正做些什么,挽救這個行業。”
宋方金負責表示98%小鮮肉不敬業小鮮肉群體被推上風口浪尖
2015年爾冬升導演拍了一部《我是路人甲》的電影,聚焦橫店有表演夢想的“橫漂”年輕人。若當年被這部電影感動到的觀眾,如今看到以下畸形的影視劇制作過程,應該會對這個圈子心灰意冷吧?
獨家還原IP電視劇全程畸形制作“IP電視劇”速成法
口述:宋方金
劇本沒寫完先開拍
一場戲里30多個角色全是替身在演
誕生“表情包式表演”“飆戲”交給配音演員“濾鏡”影視劇泛濫。
演員關心制作方是否買收視率
宋方金負責表示98%小鮮肉不敬業小鮮肉群體被推上風口浪尖
建組期:誰紅就簽誰,不考慮角色
如今制作發行方、播出平臺最關心是由哪幾位演員陣容來擔當此劇主演,不管該演員是否合適這個角色,只要當紅、知名、有話題熱度就可行。甚至部分投資方只認當紅流量演員,其他一概不論。
看著演員檔期寫劇本
如今影視劇充斥著大量的網絡文學作品,質量差的文學含量低的原始文本很少能有時間打磨,因為劇本創作周期得靠演員檔期決定。比如現在3月份,A明星表示5月有檔期,那編劇就必須在2個月內寫出劇本。劇本創作就沒有按照客觀生產規律來,草率寫作,經不起考量。
表演新體系:表情包表演
由于進組多數情況下沒有劇本,演員到了現場不知道要拍什么;就算有劇本也懶于研究,所以如今拍攝現場基本沒有“講戲”這一說法。不背詞、不搭戲,怎么演呢?——進行表情包錄制:這種表演指的是演員只拍面部戲,各種角度、各種表情、需要變化環境時要不對著天拍,要不對著大樹,要不對著墻,喜怒哀樂、把面部戲拍完后,剩下的交給替身。
全新影視劇類型:替身大戲
從文替到武替,甚至是啼笑皆非的“飯替”、“摔替”,給A設置好5、6個替身演員來一條龍表演(編者注:新京報也曾調查過“濫用替身”,文尾有鏈接可看)。甚至有過這樣的真實案例:有一場戲拍的是大全景,拍戲的三十多個人全部是替身,一點都不夸張,絕對真實,如今觀眾看到的很多都是這般驚天地泣鬼神的“替身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