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毫無懸念地成功入“籃”!美國東部時間11月30日(北京時間12月1日凌晨1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華盛頓宣布,人民幣符合SDR(特別提款權)的所有標準,批準人民幣進入SDR,于2016年10月1日起生效。這標志著人民幣成為第一個被納入SDR籃子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后,特別提款權中的第五種貨幣。
事件:人民幣成SDR中第三大貨幣
拉加德表示,人民幣滿足包括“自由使用”在內的所有入籃要求,執董會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對中國政府此前改革貨幣與金融體系所取得進展的承認。
人民幣入籃之后,在SDR籃子中的比重為10.92%。其他四種貨幣的權重則相應減少:美元比重將從41.9%降至41.73%;歐元從37.4%降至30.93%;日元從9.4%降至8.33%;英鎊從11.3%降至8.09%。雖然人民幣的權重比之前市場估算的14%-16%小不少,但已經超越日元和英鎊,成為SDR貨幣籃子中第三大貨幣。
“人民幣加入籃子有重要象征意義。被接納后它將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第一個真正新增的、第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也是第一個按可自由使用標準加入的SDR貨幣。”中金研報指出,入籃之后,中國可以人民幣向IMF提供資金、參與危機救助及其他運營。簡而言之,加入籃子會確定地增加人民幣在IMF機制內的使用。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也認為,作為新興市場的貨幣,人民幣納入SDR,這意味著人民幣被認可為全球儲備貨幣,這也將反映出世界經濟的變化。
恒生銀行署理首席經濟師薛俊昇指出,此舉是人民幣邁向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新臺階,顯示國際貨幣基金認可人民幣可以在國際間自由使用。
分析:各國央行將增持人民幣
劉利剛指出,根據IMF對于其成員國的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調查,2014年,各國央行所持有的SDR存量達到2540億美元,占到外匯儲備總量的3.24%。如果IMF將SDR貨幣籃子中10%的權重給人民幣,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人民幣將達到254億美元或者1620億元人民幣(假設美元兌人民幣為6.4)。不過,這一數量比中國平均每月貿易順差的一半還要少。這意味著人民幣納入SDR的直接影響非常小。
“但是,當人民幣成為SDR貨幣之后,中央銀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可能會增加他們所持有的人民幣。”劉利剛預計,全球央行和主權財富管理基金將可能會增持人民幣。目前,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配置中,SDR組成貨幣所占的比重為82.6%,非SDR貨幣僅占6.7%。2015年第二季度,除中國以外,其他央行的外匯儲備總額為7.8萬億美元。如果他們將人民幣在其投資組合中的比重在現在0.95%的基礎上增加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將增加780億美元。澳大利亞央行早前曾表示,愿意將5%的外匯儲備配置為人民幣資產。如果全球央行都采用這一比率來配置人民幣資產的話,全球央行的外匯資產中將有3900億元為人民幣,高于2014年的746億元。事實上,IMF的調查顯示,除了美元,在2013至2014年期間,全球央行增持最多的儲備貨幣是人民幣(增加了290億美元)。
薛俊昇也相信這會鼓勵各國央行日后增加人民幣資產作為其外匯儲備的一部分。他預測,假若未來十年,人民幣占全球外匯儲備的份額升至5%,略高于目前英鎊儲備的份額,則平均每年各國央行需要增持的人民幣資產接近3000億人民幣。
據分析,除了中央銀行,其他機構投資者也可能隨之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根據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提供的數據,2014年大型公共機構投資者(資產超過100億美元)的資產,包括養老基金、中央銀行和其他主權財富基金,共計為21萬億美元。如果全球都開始增持人民幣,未來人民幣外匯儲備資產的總量將非常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