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創性地引入航空與賽車領域的復合材質,到顛覆傳統的“酒桶型”設計,RICHARD MILLE屢次在高級制表領域打破陳規。
今年,通體采用藍寶石水晶材質的RM 75-01陀飛輪腕表再次驚艷表圈。
藍寶石水晶通常用于表鏡制作,而RICHARD MILLE將整塊藍寶石水晶切割制成表圈、中層表殼甚至表底蓋,率先實現了藍寶石水晶表殼的全件切削工藝,當屬業界首例。
腕表通體晶瑩剔透,如高級珠寶一般,將精密繁復的機械機芯包裹其中,精美構造一覽無遺。

RM 75-01
以創新為核心的制表理念、以及持續迭代的產品力,是支撐這個年輕品牌迅速建立市場地位的關鍵。
打開RICHARD MILLE官網的產品列表,可以看到,在早期奠定品牌聲名的碳纖維材料和酒桶型造型之外,已經建立更豐富的產品矩陣。還比如長方形表殼的RM 16-02、集成自動雙秒追針計時與快速上鏈裝置的RM 65-01、陶瓷材質或寶石鑲嵌的女表系列RM 07-01……
每一款新作,都是對傳統制表的重新構想,也是RICHARD MILLE的自我顛覆。

不止碳纖維,材質創新植根于RICHARD MILLE的品牌基因
RICHARD MILLE的同名創始人在腕表行業深耕多年,2000年代初期創立自己的品牌,他就是想要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為了讓腕表更輕、更堅固耐用,他首次將一級方程式賽車、航空航天工業和帆船上使用的高科技材料引入腕表領域,打破了傳統高級制表多使用貴金屬的固有認知。鈦合金、ALUSIC®等多種加工難度高、但物理性質優異的合金材質最早被應用到品牌的腕表制造中,是因為要將腕表的日常使用和特殊環境納入考量。
再比如品牌最具代表性的Carbon TPT ®碳纖維、Quartz TPT®石英碳纖維、Graph TPT®石墨烯碳纖維,都以輕量、抗沖擊、耐磨損的優越性能著稱,大大拓寬了制表的邊界。
在創立初期以前所未見的新材質一炮打響后,RICHARD MILLE又迅速攜手多個材質專家的研發公司,例如NTPT(North Thin Ply Technology北方薄層技術公司)等,專注于新材料測試,持續引領著腕表行業材質革命的前沿。
![]()

TPT材料加工
今年推出的通體藍寶石水晶的RM 75-01、Gold Quartz TPT®金石英纖維的RM 74-02,都是材質創新的最新例證。
藍寶石水晶是一種人工合成材質,硬度僅次于鉆石,極耐刮劃,同時具備防腐蝕、耐高溫等特性,更重要的是,還具有極度通透的視覺效果。
RICHARD MILLE早在2012年的RM 056 Felipe Massa合作表款上就開始使用藍寶石水晶。硬度極高的藍寶石水晶需要在微米級精度下加工,以確保零件間完美契合,由于RICHARD MILLE標志性的酒桶型表殼呈弧形線條,更加大了處理難度。


藍寶石水晶部件
之后,品牌將藍寶石水晶材質拓展應用于許多機芯部件,比如RM 56-01和RM 56-02中鏤空倒角的藍寶石底板、發條盒橋板、陀飛輪中部橋板等,進一步讓機芯零部件也變得“透明化”。
在最新的RM 75-01陀飛輪腕表上,RICHARD MILLE首次以藍寶石水晶材質為出發點,專門構思并設計了其中的機芯結構。

RM 75-01
![]()
RM 75-01
Gold Quartz TPT®金石英纖維款RM 74-02,則將金箔融入高科技材質Quartz TPT®。
這一專屬于RICHARD MILLE的制表材質,由品牌攜手瑞士復合材料專家NTPT歷經數年共同研發。通過將超薄石英纖維層層堆疊,在高溫高壓下燒制成型,并在其中嵌入22K紅金薄層,使金質光澤與石英纖維紋理如“煉金術”般融合。材質兼具堅韌與精致,呈現出獨特的天然紋理。

RM 74-02 Gold Quartz TPT®
從超輕耐磨的碳纖維材料起步,到如今極致通透的藍寶石水晶、融入藝術構想的Gold Quartz TPT®金石英纖維,RICHARD MILLE仍在持續探索高級制表材質創新的外延。
從酒桶造型到極致纖薄,設計美學始終服務于佩戴者
RICHARD MILLE經典的“酒桶”造型深入人心,而我們在近年的表款中,正在越來越多地看到RICHARD MILLE突破形象,推出了多款大膽前衛、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表款。比如幾乎如兩張信用卡般輕薄的RM UP-01 FERRARI,以及今年新推出的方形腕表RM 16-02,都呈現出強烈的先鋒性和實驗性。
實際上,RICHARD MILLE的美學語言并不為了博人眼球,而是一以貫之地秉持著“功能決定外形”的哲學。
RICHARD MILLE經典的“酒桶”造型,本是為了符合人體工程學,以曲面設計舒適貼合手腕,在劇烈運動中減少摩擦與壓迫,提升佩戴舒適度與穩定性。正如品牌創始人Richard Mille先生說:“我不認為手表是用來放在保險柜里的。我想做用來佩戴和使用的手表。”

酒桶型表殼設計
也正因如此,RICHARD MILLE贏得了許多頂級運動員的信賴,網球名將Rafael Nadal、賽車手Felipe Massa都愿意在賽場實戰中佩戴它,很多運動員將佩戴RICHARD MILLE腕表的感受描述為“宛若第二層肌膚”。
對于極致纖薄的追求促成了RM UP-01 FERRARI的橫空出世,它厚度僅1.75毫米,在2022年問世時創造了當時的世界最薄腕表記錄。

RM UP-01 FERRARI
RM UP-01 FERRARI完全顛覆了傳統腕表的擒縱結構,采用獲得專利的超薄發條盒配備極細游絲,重新思考上鏈機制,并取消了上鏈柄軸。
難得的是,它并不是一款“玻璃罩里的概念表”。過去的超薄機芯總在垂直方向壓縮零件,犧牲了剛性。RICHARD MILLE的工程師另辟蹊徑,摒棄了疊加齒輪和指針的傳統機芯設計,沒有采用一體式機芯與表殼的概念方法,而是保證機芯和表殼獨立而有更好的抗沖擊性,這樣一來表殼不再只是保護殼,而是和機芯共同承擔剛性,可以達到5000g的抗沖擊水平。
RICHARD MILLE 機芯技術總監Salvador Arbona表示:“即使是超薄系列,我們也決心締造一枚符合品牌標準要求的腕表,正如以往所有的型號一樣。在對絕對纖薄度的追求中,我們創造的并非是一款‘概念表’,而是讓它能夠滿足佩戴者在任何環境下的日常生活需求。”

RM UP-01 FERRARI
長方形表殼的RM 16-02,也沒有讓形狀成為佩戴負擔,仍然延續了品牌一貫的貼合手腕的弧度和收窄設計。表殼的四個角不是鋒利的直角,而是經過手工打磨的微弧,表耳與表殼的銜接處沒有明顯臺階,自然過渡舒適貼合。
它的方形靈感源自粗野主義建筑風格,這種風格強調突出建材與結構的裸露,避免過多的裝飾設計,因而更容易表現“真實”的美學。去繁就簡的理念形成了雕塑般的造型,底板和橋板的獨特形狀則重疊交錯,如迷宮般令人著迷。視覺深邃而性能穩定的CRMA 9機芯來自品牌自主研發, 透過鏤空的組件,光線可以映射進機芯的內部。


RM 16-02
RICHARD MILLE的美學,實際上是一種高度關注“人”本身的美學,它始終確保佩戴者的每一次抬腕都是舒適的,不用遷就于機械的規矩和精致。如今,無論是對建筑美學的應用,還是對極致纖薄的追求,都以大膽的藝術想象豐富了RICHARD MILLE獨樹一幟的設計語言。
性能為先,復雜機芯與極限測試搭建技術壁壘
2001年的巴塞爾鐘表展上,Richard Mille先生把品牌的第一款腕表RM 001擲到地上展示,腕表仍然完好地運作著,一下子成為表圈的熱點話題。從品牌創立之初,性能就是RICHARD MILLE定位的原點。
一些耳熟能詳的名人故事是對RICHARD MILLE腕表性能的最佳印證:F1車手Felipe Massa在匈牙利大獎賽發生撞車事故,腕間的RM 006毫發無傷;網球名將Rafael Nadal戴著RM 027擊出有著巨大沖擊力的Ace球;登山家Charles Dubouloz戴著RM 67-02勇攀世界各地的高峰;自由潛水運動員Arnaud Jerald佩戴著RM 032 一次又一次刷新人類記錄。在這些對于機械腕表來說堪稱“毀滅式”的環境中,他們所佩戴的RICHARD MILLE腕表都出色地完成了挑戰。

Rafael Nadal
分解RICHARD MILLE腕表在極端環境下仍能穩定運行的超高性能背后,創新材質、基于人體工學的美學設計,以及精密復雜的機械結構缺一不可。
在機械結構方面,RM 65-01雙秒追針計時碼表系列可以說是品牌的代表之作,它是品牌制作工藝最為復雜的時計作品。
該系列的一大創新是,可對機芯上鏈機制實現個性化的最佳調節,通過調整擺陀外圈的3檔位置設定來調節擺陀的慣性,使之更大或更小,分別適用于經常處于靜態或經常運動的佩戴者。
它搭載品牌最復雜之一的RMAC4自動計時碼時機芯,實現高達1/10秒的精準計時。機芯的底板與橋板采用常用于航空航天及汽車制造領域的五級鈦合金,達到極低的重量與抗沖擊力比例優勢。

RM 65-01
RM 43-01 FERRARI和RM 65-01一樣,都采用了高級制表領域最復雜的功能——雙秒追針,雙秒針設計可精準記錄分段時間,其機械架構與賽車世界緊密相連。
RM 43-01 FERRARI還融合了陀飛輪的復雜功能。兼具制表領域最復雜且富有傳奇色彩的兩項高級復雜功能于一身,其抗沖擊性能依然堪稱卓越,達到超5000g。


RM 43-01 FERRARI
在機芯制造上,RICHARD MILLE長期與Vaucher和APRP兩家復雜機芯的頂級工廠保持合作,2013年正式創立自己的組件部門后,大大提高了自制機芯的實力。
RICHARD MILLE獨樹一幟的產品研發和測試路徑也為產品性能提供了保障:品牌長期與頂級運動員深度合作,邀請他們作為產品開發的“實戰測試者”;完全不受預算限制或研發部門的技術局限,其研發投入可以說是“不計成本”;且每一枚腕表出廠前都要經過50到60道不同的管控程序,包括一系列抗撞擊測試、溫度測試、抗老化測試等,確保其能夠經受住各種極端環境的考驗。
結語
摩根士丹利發布的瑞士腕表行業報告顯示,RICHARD MILLE已連續兩年穩居全球腕表品牌銷售額第六位。
值得注意的是,榜單前五名均為百年制表品牌,歷史最長的有186年,最短的也有120年。
而年輕的RICHARD MILLE僅有20多年歷史,它的出現堪稱一匹黑馬,震動了傳統制表行業。且瑞士高端腕表市場整體增速放緩的當下,其業績仍然穩固。
創新,是自誕生之日起便深深植根于RICHARD MILLE品牌基因的核心驅動力。
正如Richard Mille先生說:“我想設計出全然創新的產品,打破風行一時的經典風格,并始終堅持一個原則:為了成果而在所不惜。”
這種創新精神,不僅在早期奠定了RICHARD MILLE在高級制表領域的獨特地位,也正持續為品牌的研發迭代、產品進化提供不竭動力。



粵公網安備440307020001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