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影視、游戲資產之后,教育資產今年以來成為資本市場新寵,而相關概念股更是引來了機構的一直追捧。以剛剛完成廣州龍文并購案的勤上光電為例,成為A股首家實現全國性教育資產證券化的民營企業后,勤上光電也站到了聚光燈下。數據顯示,在過去的8月中,包括中信證券在7家券商出爐了10份研報一致唱多,而8月的最后一周,更是有70家機構調研勤上光電。
多家機構推薦買入一股
教育部在今年6月發布了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要求全面深入推進“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勤上光電順利完成對廣州龍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文教育”)的跨界并購。該并購在2016年6月29日獲得證監會有條件通過,而這也標志著勤上光電正式從LED產品單一主營業務發展為LED產品+在線教育雙主業的格局。截至目前,相關資產已經完成過戶。
對此,華泰證券發布研報表示,“勤上廣電是目前A股首家上市公司成功以發行股份的形式收購教育培訓資產的案例(除新南洋外)。”
事實上,勤上光電也被認為是首家實現全國性教育資產證券化的公司。因為2014年完成對教育資產昂立教育收購的新南洋,其標的公司主要業務只局限于上海,并沒有輻射到全國;同樣在今年完成對學大教育集團并購的紫光學大,由于學大教育此前已在美股上市,所以對于學大教育而言只能算說是教育資產證券化的市場轉移。
廣證恒生則直接發布研報表示強烈推薦買入勤上光電,“我們看好政策逐步放開推動教育資產證券化大潮。短期來看,當前政策尚屬模糊狀態下,勤上光電是國內首家發股收購教育培訓資產獲得過會的民營企業,憑借在手充裕現金資源(賬上現金15億元+配套融資18億元),同時具備良好發債條件和產業并購基金,調動資金充裕可觀;長期來看,公司攜手華夏人壽,后者作為定增完成后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在教育領域儲備有豐富優質的教育資產,看好后續雙方強化合作,致力于打造勤上光電為優質教育資產平臺”。
持有相同看法的券商機構還有平安證券,安信證券,宏源證券等,均推薦買入勤上光電。
教育資產在資本市場受寵
對于教育資產的證券化,A股市場似乎頗有興趣.。若加上最新的開元儀器收購恒企教育的案例,A股上市公司的案例染指教育資產的案例共有6起,另外4起分別為新南洋作價5.8億元收購昂立教育;華圖教育作價26.5億元借殼*ST新都;紫光學大23億元收購學大教育;*ST恒立16.59億元收購京翰英才。
其中,新南洋、紫光學大和勤上光電已成功完成收購。開元儀器是在近期才宣布收購恒企教育的事宜,能否順利完成還有待觀察; 華圖教育則是因為借殼標的*ST新都問題頻現主動終止了重組,而*ST恒立收購京翰英才則是在去年10月公布收購預案后遲遲沒有進展。
機構對教育資產也似乎比較看好,并給予較高的預期。平安證券在對勤上光電研報中表示,預計公司2016-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1.25億元、16.84億元和18.34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2.4%、49.6% 和 8.9%,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13 億元、2億元和2.46 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443.4%、77.2%和23.2%,EPS分別為0.12元、0.21元和0.26元,對應8月18日收盤價,2016-2018年動態PE分別為74.95倍、42.28 倍和34.31倍,截至目前,勤上光電動態PE為116.41倍。按照機構的預估,勤上光電在業績達到相應的預期后,市值將會有大幅提升,2016年底相對于目前可能約有54.8%的漲幅。
龍文教育為勤上光電錦上添花
德勤分析指出,中國的教育產業正邁入“黃金時代”,并指出2015年中國教育產業的總體規模為1.6萬億元,預計至2020年,這個數字將增長至近3萬億元,實現12.7%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特別是培訓領域,包括早教、K12培訓以及職業培訓,都將成為未來的主力增長點。
龍文教育的主營業務正是K12教育,具體來看,是對中小學生進行課外輔導,主要體現在1對1教育上。K12教育階段的學生相比于職業教育需求的人對1對1教育更有剛性需求,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K12教育即將迎來良好的新人口紅利期。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目前近五成家庭年均教育的支出在6000元以上,考慮到區域性差別,這一風口市場的規模將在萬億量級。
就布局K12市場的A股上市公司來說,排除只是立足于區域性市場的新南洋以及其他只是概念沒有具體平臺的上市公司,目前A股市場和勤上光電一樣具有K12教育業務的只有完成對學大教育并購的紫光學大。
從財務數據可以看到,龍文教育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實現凈利潤4225萬元和8725萬元,業績良好。龍文教育預測2015年-2018年的凈利潤將合計達到5.64億,這對于盈利能力本來就不錯的勤上光電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