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夏日炎炎,海邊度假是人們的不二之選,沙灘上涌現的泳裝比基尼更是精彩絕倫。你能想象嗎,在一百年前,泳衣根本不是海邊度假的必需品:與海水玩耍時,男人要么穿著既有袖子又有褲腿的“體面泳裝”,要么干脆是裸泳;而女人則穿著寬大的襯衫下水。(文章來源:OnlyLady女人志)
20世紀初葉:泳衣雛形很羞澀

在19世紀的時候,哪怕是去海邊游泳,女人也要包得嚴嚴實實的,及膝裙、皮帶、帽子、披風……這是當時的泳裝。

到了20世紀初,女權運動漸漸興起,歐美大部分國家都逐漸給予女性平等社會地位。可以自由地享受戶外活動的機會多了,擁有一套“真正能在游泳時穿”的衣服也就成了很多女性的夏日需求。
20世紀30-40年代:穿泳裝最時髦

尼龍的發明可以說是泳裝進化中跨時代的一步——更貼身、易于穿著及輕便的尼龍布料泳衣受到了女士們的歡迎。

20世紀50年代:比基尼隆重登場

泳裝設計的劇變始于二戰結束后,1946年6月30日,杜魯門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島上進行試驗,引爆了原子彈,18天后,一位名叫Louis Reard的法國人在巴黎以此為名,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服裝:三塊布和四條帶子組成的泳裝,通過胸罩護住乳房,背部除繩帶外幾乎全裸露,三角褲衩最大幅度地露出了臀腿胯部。它形式簡便、小巧玲瓏,僅用了不足30英寸布料,揉成一團可裝入一個火柴盒中。這種世界上遮掩身體面積最小的泳衣如同核彈一般沖擊著大眾文化與道德底線。

20世紀60年代后:無處不在的比基尼
自此,女人在海灘上、泳池邊有了專屬的展現身材的服裝——泳衣,而在各類電影中,美女明星們身著泳裝的倩影也成為了吸引觀眾的一個噱頭。
1962年,瑞士演員Ursula Andress在007系列電影《諾博士》中,身著白色比基尼從加勒比海湛藍海水中的場面,成了比基尼歷史的經典畫面。40年后,這件比基尼拍賣了6萬英鎊。

2002年,《誰與爭鋒》中Halle Berry身穿的橙色比基尼,創造了比基尼歷史上的第二個經典時刻,更被贊為“這是電影史上,有史以來被攝像機撲捉到的最美好的比基尼影像”。

2007年的電影《贖罪》中,Keira Knightley身著乳白色泳裝,和上世紀20年代最為流行的護耳泳帽。

到了2012年,時尚設計師們更是將泳裝搬到了秀場上。

比基尼裝風靡全球之后,帶動了泳裝向新的方向發展。寬身束腰泳衣、復古泳衣、高腰比基尼、防紫外線泳衣、丁字褲逐一現世……現代泳裝無論從色彩、式樣、質料幾方面都超越以往,形成了多色彩、多式樣、高質量的泳裝新潮流。